佛山发烧好友锐哥访谈 玩音响步入理性阶段,享受音乐才是正道

影音中国 2019-08-20 15:19:47

锐哥(网名:鸿艺家具)是我在发烧友微信群里面所认识的一个发烧友,我跟他真正见面的次数只有两次(包含这次的访谈),平时主要通过网络途径进行交流。锐哥是一名典型的,且钟情于黑胶唱片的两声道音响发烧友,烧龄将近20年。在我们交流的过程当中,他给我的感觉还是比较理性,不会过于偏激,而且对于玩音响和买唱片方面还是敢于尝试的。

在最近的一次对话里面,我得知道他换了新房子,并针对新环境而对器材进行重新的调整。刚好地我正在做这样的一个专题文章,所以就跟锐哥在微信里联系上,希望登门拜访。刚开始的时候,锐哥觉得自己不太合适作为受访个案,但最终也是接受了我的请求。以我个人猜测,锐哥刚开始拒绝我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第一:不太擅长表达;第二:或许他觉得自己玩音响的经历不能跟那些大咖、大烧那么丰富,个人观点不一定是正确。但对于我个人来说,个人观点没有所谓的正确与不正确,属于个人主观感受和体会的一个小总结,而且玩音响本身也属于一种娱乐,发烧友之间也没有必要分出水平高低,更多的是彼此之间的心得体会交流,有交流才会有进步,才会有源源不绝的话题。

新房必有独立空间听音乐

从落地音箱换成书架音箱

音响发烧友群体都有一个很普遍的现象,那就是在玩音响的过程当中会与家人发生冲突。那是因为发烧友是一个有追求,甚至是有强迫症的群体,玩音响为了出到靓声而在所不惜,这就是产生冲突的最主要原因,我想有很多发烧友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尤其是客厅党的发烧友,估计体会更加深刻。

要减少与家人之间的冲突,最完美的解决办法就是有一个独立的空间来玩音响。所以锐哥在买新房子的时候,必须要求能够有一个独立的房子给自己玩音响,听音乐,喝茶会友。这个音响房原本的设计是书房,面积大概是11平方米左右。作为一个自己平时使用的空间来说,能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已经是非常不错了,也是很多发烧友所羡慕不了的条件。

在器材方面,锐哥最近对音箱作出了调整,从原先的Audio Physic落地音箱换成一对Evolutions MicroOne书架音箱。对于很多发烧友而言,音箱都是从书架音箱换到落地音箱的过程,且往往听过落地音箱之后就很难再去接受书架音箱。然而锐哥却认为,这样一个空间根本容纳不到Audio Physic的低频能量,如此一来就会造成反效果,过多的能量会让低音听起来不够干净,而且平时听音乐也主要以小编制的古典音乐和人声为主,少听爆棚的交响乐,所以一对高素质的书架音箱尤为重要。

ͼ1.jpg

黑胶唱盘为德国Clear Audio Performance DC,唱臂也是唱盘的原配唱臂

ͼ2.jpg

唱头为Ortofon(高度风) Cadenza

ͼ3.jpg

唱头放大器使用whest audio出品的whestTW0.2,这是一家英国小厂的出品。创始人本身是录音工程师,曾为DECCA、EMI等公司录制过音乐专辑。同时,大家可以留意到,唱头放大器的底部采用避震器支撑,顶部也有金属物压住,这是典型的发烧友调声手段

PING.jpg

黑胶唱盘的底部使用THIXAR的减震器支撑起来。这个减震器的作用很大,使用了之后,即使在黑胶唱盘工作的时候用手敲打器材架的表面也不会对黑胶唱盘构成影响

从CD转往黑胶,但黑胶就一定代表好声音吗?

锐哥的音响系统里面既有CD机、也有黑胶播放设备,然而因为“黑胶回潮”,使得很多发烧友都舍弃CD唱片,回归黑胶唱片,锐哥乃其中之一。所以,黑胶播放设备早就成为了目前的主要音乐播放系统。不仅这样,还通过网络渠道不断地收集黑胶唱片,而CD唱片则自从玩黑胶之后就开始减少购买,后来更是切换到基本不买的状态。

黑胶唱片就一定代表好声音吗?我就这个问题与他进行了简单的探讨。作为黑胶玩家的锐哥,其实他并不完全地认同黑胶就一定是好声音,也不能说黑胶唱片的声音一定比CD唱片好。说到这里,他就给展示他的部分收藏,这些唱片收藏绝大部分是古典音乐,还有部分是流行音乐以及民乐和发烧人声专辑。其中,有几张早期国内的引进版唱片,内容都是港台的歌曲。他就告诉我,这些唱片的音质就不怎样,声音听起来很单薄,不耐听,听起来比不过CD唱片。但不得不说的是,那些榜上有名的黑胶唱片,从录音到制作都相当认真,声音的确很好,声音的信息量和乐器的质感表现是CD唱片所不能比拟的,这是必须承认的事实。

ͼ5.JPG

CD播放系统采用Esoteric P-500作为转盘,DAC则是由另一位烧友制作的

pign.jpg

这是近年来不断从各种渠道收集回来的黑胶唱片,这些黑胶唱片在平时都摆放在木盒里面,常听的唱片则摆放在外面

ͼ7.JPG

这两张由DENON公司出品的录音,采用DENON DN-034R数码录音机录音,DN-034R数码录音机的数字规格为14bit/47.25 kHz,在如今高格式的年代,DN-034R的性能已经是很低了。可是音质却是相当的不错,声音很直接,乐器的质感也非常的强烈和鲜明

换器材,买唱片变得越来越理性,好东西需要自己发掘

谈及唱片的选购,作为发烧友对唱片都会有自己的喜好,并且会根据不同唱片公司之间的音色和制作风格而对音乐类型进行取舍。对于锐哥而言,对于听交响乐作品,他喜欢买DECCA的录音,特别是由录音工程师Kenneth Wilkinson所制作的录音,音响效果是相当出彩的。而小编制的音乐,如巴洛克时期的作品,四重奏之类的作品,他会选择Philips Classic的出品,主要是音色取向比较华丽、细腻和润泽,是一种很讨好人的音色。

在谈及唱片购买的时候,锐哥也坦言自己玩音响多年,面对音响和唱片的态度变得越来越理性了。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黑胶唱片的价格被炒得越来越贵,那些上榜的名版、头版唱片的二手价格基本上都是千元起步,甚至几千元,或超过万元人民币一张,这对于大多数发烧友来说是并不实际的事情。另一方面的原因就是发烧友之间的交流多了就会有更多的机会能听到不同的唱片,从中发现到榜单推荐以外的唱片还有很多是好东西,而且这些唱片的二手价格也相对合理得多。例如,Archiv(DG公司的古乐品牌),L'oiseau—Lyre(DECCA公司的古乐品牌)、Chandos、Supraphon/DENON、Melodiya等唱片品牌都有很多录音很好,且演绎很精彩的出品,这就使得让自己在唱片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可选性。

gjg.jpg

功放为CODA Unison 3合并机,而胆前级是后来增加的器材,用于调整系统的音色,这台胆前级里面的几乎所有零件都进行重新调整

至于器材方面,锐哥认为目前的音响系统的声音听起来自己觉得不错就可以了,在短时间内是不会考虑更换器材的,而是更多地进入收集唱片,享受音乐的阶段。说到这里,到底锐哥的音响系统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首先,中高频部分表现得相当的通透,细腻,有着很不错的精细度,听钢琴,小提琴的时候,声像是非常的清晰和凝聚。还有,中低音的能量丰满,而且很饱满厚实,更重要的是,中音部分的密度相当好,而全频也有着良好的声音开放性,即使重播交响乐,也能感受到一丝的气势感和权威感。

既然有理性的发烧友,那肯定也有疯狂的发烧友,那么那些疯狂的发烧友会是怎样的情况?锐哥以他的经历里面给我一个小小的总结。第一,比较年轻。第二,有较好的经济基础。第三,刚刚开始发烧,对音响的热诚处于高涨时期。通常地,这类发烧友会愿意花大钱去购买昂贵的名牌音响器材以及名版、头版唱片,而且更喜欢大锣大鼓的音乐,追求刺激爽快的音响效果,要充分地显示出自己器材的实力。

无处不在的调声“法宝”

发烧友的群体大,圈子多但规模小

每一个发烧友都有自己的圈子,包括我一样,锐哥也是一样。在探讨发烧友圈子的问题上,我和他都有一个比较一致的感受。那就是“发烧友的群体大,圈子多,但每个圈子的规模都不大”。在发烧友圈子里面,有着各种各样的玩家,玩电子管的,玩全音域喇叭的,玩收音机的,玩卡带的,玩开盘机的、玩数码流音乐、玩多声道的等等,且每个圈子的发烧友都有自己的发烧理念、话题和价值观。对于锐哥而言,他主要的圈子还是在传统的两声道音响以及黑胶唱片里面,实际上跟其他发烧圈子的接触还是相对少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理念的大不同而很少会产生话题。不过,据锐哥反映,他所在的圈子里面是属于一个敢于尝试的圈子。

什么叫敢于尝试?其实从他所使用的音响器材就可以略知一二。例如,CODA Unison 3合并机,Evolutions MicroOne音箱,Whest TW0.2唱头放大器等,这些品牌在国内都不是什么大品牌的音响。对于一般的发烧友而言,能接触这些品牌的机会并不多,要下手买更是难上加难。而锐哥之所以会选择这些“冷门”品牌,就是因为敢于尝试,而且他认为这些“冷门”品牌的性价比高。

第二种尝试就是敢于摩改器材,不管是DIY的,还是厂机,只要自己觉得声音不满意就想办法动手去改!例如,他就把另一个发烧友DIY的胆前级几乎从头到脚地摩改了一次,除了电路板和外壳之外,包括电源变压器、扼流圈、电子管、电容、电阻等零件都基本换了一遍。不仅这样,还帮助朋友摩改过ARC胆唱头放大器的电源部分,摩改之后的声音开放性和透明感有了更好的表现。

烧友之间的聊天往往是不知时日的,一次简单的登门拜访不知不觉间就到了凌晨两点钟,为了不影响别人的休息,我必须离开。我很喜欢烧友与烧友之间的交流,特别是关系比较友好的情况下,这种交流是一个非常畅快的过程。在此,我非常感谢锐哥给予我这次登门拜访的机会。

编辑:Frankie

为你推荐

全部评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