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我们从家用视频显示技术与市场的角度回顾了踏入2000年之后整个影音娱乐生活的变化。在这二十年间,我们亲眼目睹了个人与家用音乐与影音娱乐方式的巨大转变,特别是再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千兆网络开始走进平常百姓家,5G也并非稀奇的事情,这些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工作与娱乐的方式。我们的影音娱乐生活已经离不开网络,离不开智能移动设备。现在我们想要在家里看一部电影变得相当简单,你已经不需要想方设法去寻找一张电影蓝光碟片,只需要打开手机上的影音流媒体应用程序,接下来就可以找到不少经典或近期的好电影慢慢观看了。
个人与家用音频领域的变化趋势大致上与视频领域差不多,网络音乐流媒体服务逐渐取代传统物理载体与音乐下载的方式。由于音乐流媒体服务对于网络带宽的要求远没有视频高,因此整个市场的衍变速度要快得多。在2000年前后,MP3这类下载型的数码音乐就已经给传统CD唱片带来巨大的冲击。随后,当智能手机开始普及的时候,国内外更涌现了一大批网络音乐流媒体服务平台,开始提供从免费到付费的订阅服务,由于价格门槛不高,网络音乐流媒体服务的普及速度相当迅速。时至今日,尽管我们依然可以通过门店或互联网买到CD唱片与黑胶唱盘,但家里还通过CD与黑胶作为主要听音乐渠道的用户基本上都属于爱好者和发烧友。普通用户都已经习惯了打开手机上的音乐流媒体应用程序,选择要听的歌单、带上耳机就可以听音乐了。不过有趣的是,年轻族群则是追逐一波复古潮流,开始发掘过往精彩的唱片与影碟。下面,我们就一同仔细寻找在过去二十年中,个人与家庭音频娱乐相关的影音娱乐方式的关键转捩点。
回顾二十载家用影音娱乐方式的转捩点 音频技术篇
● 2000年初MP3引出数字音乐热潮,宣告传统光盘载体形式的没落
● 2010年流媒体音乐占据市场主导,至今已经成为了主流
● 2010年黑胶复古热潮,可以看出人们还是十分念旧的
● 2014年沉浸式三维音效出现,颠覆了传统家用环境声技术
● 2016年无线耳机已成今后发展大势,个人音频娱乐不可获取的核心配件
2000年初MP3引出数字音乐热潮,宣告传统光盘载体形式的没落
尽管在2017年,开发出MP3音频格式的德国研究机构Fraunhofer Institute for Integrated Circuits(弗劳恩霍夫集成电路研究所)终止了MP3相关专利授权,正式宣布MP3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在上世纪90年代和2000年初,MP3以及众多的MP3数字播放机的涌现,其中就包括了2001年苹果所带来的旗下首款MP3便携式播放机iPod,给CD、黑胶以及磁带这类传统载体带来的极大的冲击,逐渐改变了人们聆听音乐的习惯。
MP3作为一种基于网络下载形式的数字音乐格式,之所以会在那个时代会取得如此成功,其实与它专门所采用的针对人耳聆听特点的设计有着重要的关系。数字音乐格式主要有两种格式,一种是无损压缩的数据格式,另一种就是有损压缩的数据格式。在当时网络还远没到百兆带宽的年代,作为有损压缩的数字音频格式,MP3凭借着刚刚好的音质表现,赢得了市场和用户的青睐,逐渐成为了依靠网络取得成功的数字音乐格式王者。当然,随着日后网络带宽的不断提升,音质更好的有损格式以及无损格式片慢慢取代了MP3,特别是进入到2010年中后期,MP3就已经逐渐在市场中消失。
当我们从技术的角度来分析,MP3究竟舍去了什么音频信息?其实MP3根据心理声学以及其他的技术,舍弃了脉冲编码调制PCM音频数据中,对人类听觉不重要的数据,从而达到小巧的文件体积,节省了大量的网络带宽资源。值得留意的一点,MP3的文件压缩比例是可变的,也就意味着你可以根据网络状况选择不同音质的MP3格式。MP3允许使用的比特率是32、40、48、56、64、80、96、112、128、160、192、224、256和320 kbit/s,允许的采样频率是32、44.1和48kHz。后来,MP3还加入了可变码率VBR的功能,可以在在声音变化大的部分使用较大的比特率而在声音变化小的部分使用较小的比特率,这样就能在压缩率与音质之间就可以取得一个很好的平衡。
关于MP3播放机的印象,回想起来基本上都属于便携式的音频播放设备,不管是韩国世韩(SEAHAN)所推出的世界上首款MP3播放机MPMAN MPF-10,还是在2001年苹果正式进军音频播放机市场的iPod,或者是随后如雨后春笋般陆续出现的国内外各大品牌所推出的MP3设备都是属于便携式播放机,都彻底改变了不少人聆听音乐的习惯,不需要再为寻找音乐而到处折腾,也不必一定要回到家里坐下来才能听音乐,只要带上耳机就能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没错,便携式音乐引爆了消费领域的耳机市场,时至今日的真无线耳机更是让耳机的便携式达到了新的高度。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