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万绿丛中一点红,2025高端Soundbar推荐

影音中国 2025-08-15 11:44:00

距离上次制作Soundbar 专题(2024 年 8 月刊)恰好一年。过去的一年间,大众市场整体呈现小幅上升态势(详见后文市场趋势分析),而以支持沉浸式环绕声为标志的高端市场,持续有新品上市。相较于整体景气不足的大环境,Soundbar 这一细分且小众的品类,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反倒有些引人注目,更激发了我们的探究兴趣。遵循惯例,本次专题仍将视角聚焦于高端产品线,但也会兼顾大众市场和新品动态。

101题图_副本.jpg

写在前面:Soundbar市场纵览与我们的思考

在正式展开专题前,我们先概述Soundbar市场现状,以便理解其发展态势、产品涌入的原因及潜在机遇。

102.jpg

市场数据洞察

基于洛图科技(RUNTO)的持续监测数据,中国Soundbar市场近年走势如下:2022年陷入低谷,2023年略有回暖,但2024年上半年再次显现需求疲软、增长乏力。转机出现在2024年下半年,尤其是第四季度,受电视市场增长及国家补贴政策带动,Soundbar(报告称“回音壁”)在主流电商平台的销量同比增长8.5%,销售额增长22.4%。

品牌格局方面,电视品牌凭借生态优势占据主导地位。报告提及三星、LG、索尼,并强调TCL、海信、华为等中国品牌也在积极布局。

QYResearch的数据则预测,中国Soundbar市场将保持小幅增长,预计到203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CAGR)在10%~14%之间,接近全球平均水平(14.0%)。

增长驱动力如下:

沉浸式音频技术普及,Dolby Atmos、DTS:X等技术的推广,有望提振中高端市场需求;

智能家居整合,与智能电视、智能音箱的互联互通成为加分项,尤其受小米、华为等拥有完整生态链企业的推动;

政策与促销刺激,“国补”政策及电商促销活动带来的短期需求释放。

201.jpg

202.jpg

我们的观点

虽暂缺2025年上半年的数据,但考虑到“国补”延续及2025上半年电视出货量微涨,我们预计整体市场将持平或小幅增长。

一个基本事实是:Soundbar的主力市场仍集中在中低价位段。据观察,千元级甚至千元以内的产品可能占据近半壁江山。作为电视的配套设备,在大屏电视价格持续走低的背景下,消费者自然也不愿为Soundbar投入过多。试想,为5000元的电视搭配同等价位的Soundbar,在绝大多数消费场景中,都不怎么合理。

需注意的是,上述数据主要源自传统电商渠道(已排除抖音、快手等新平台),且未包含线下零售数据。而在业内,线下零售恰恰占有相当比重。尽管线下高端Soundbar的销量和销售额相对有限,但却是一个现实存在的业务板块。我们相信,零售商,特别是集成商,仍有能力销售中高端产品。这不仅是它实现差异化竞争的关键,也是获取更高利润(尤其需覆盖门店运营成本)的必要途径。

203.jpg

204.jpg

本次专题聚焦中高端Soundbar产品,也基于以下考量。

产品定位:我们关注能提供相对优异音质,特别是具备沉浸式音效表现的产品。

渠道适配:这类产品除在电商平台销售外,往往也是音响零售商的重点销售对象。

市场前景方面,我们持审慎乐观态度。

Soundbar虽属小众市场,但市场渗透率极低,潜力可观。随着定制安装市场式微,客厅影院成为集成商的主战场,Soundbar这种相对灵活的方案,有望成为其向客户推荐的又一选项。

我们相信,Soundbar在音响行业将日益受到重视。KEF XIO、Marshall Heston 120,这两大品牌第一次推出Soundbar产品,可以从侧面印证这一点。

又,本文中主推的4款产品,以其在国内上市日期先后排序。

分隔线.JPG

301.jpg

Sonos Arc Ultra:

9.1.4声道,Sound Motion低频技术加持

7月16日,Sonos面向国内市场举行了Arc Ultra的新品发布。不过,它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品”,因为早在去年第四季度,Sonos已先行于海外市场开售。

考虑到去年的专题中,推荐过旧款的Sonos Arc,如今新一代旗舰Arc Ultra面世,我们会顺势做些对比。两款产品均为单一型条形音箱,外置环绕和超低音需要另行购置。外观造型上,两者也相当接近,只是尺寸稍有变化,而且作为新品的Arc Ultra轻量化了些。

相对Arc的11单元和5.0.2声道配置,Arc Ultra为14单元和9.1.4声道,明显做了升级。官方公布的零售价为9999元,但在部分有国补的地区,可以做到8500元以内,秉承“买新不买旧”的原则,若还专注Sonos生态及流媒体应用的话,建议直接“上”新款!

302-Sonos.jpgArc Ultra,有黑白双色可选

Sonos宣传Arc Ultra拥有7个高音、6个中音以及Sound Motion低音。从发布会上展示的产品拆解图可以看到:3个主声道均为1高音、2中音的配置,中置呈现哑铃式布局,左右两边的单元其前方有个“共线式波导”来协助声波的扩散(拓展音场);顶部和侧面各有独立的高音单元;Sound Motion低音比较“特别”,原厂宣称单元配备有双振膜,不仅更小巧,还能推动更多空气来产生低频,较上代产品Arc其低频效果可翻倍,且传输时更均衡。

303-Sonos.jpg拆解后的Arc Ultra,一目了然

端口和功能配置,是既有突破又有保留。突破的是,它居然内置了蓝牙;保留的是,依然只有1路HDMI(支持eARC)。后者对于想要充分挖掘其潜能,或者说家中系统配置比较复杂的用户来说,终究是不太友好。自动音场修正,即Trueplay,终于向安卓用户开放了,虽然只是基础版,利用Soundbar自带麦克风进行的单次测量。

304-Sonos.jpg实体操控位于顶部右上方

如果预算充分,或对沉浸式体验有更高要求,可以加配Sonos单独销售的环绕和超低音,比如Sub4和Era100,国补后电商平台的零售价在19000多元。如果夜深人静时不想打扰到家人,那么还可以将Soundbar的信号最多同时传输给2副Ace头戴式耳机。

 推荐理由 

支持Dolby Atmos和空间音频的Soundbar,有丰富流媒体应用和良好的交互能力。

 产品特点 

9.1.4声道配置,可升级环绕和超低音;

通过App应用可实现丰富流媒体播放;

新增蓝牙5.3和支持安卓应用的Trueplay。

参考价格:9999元(官方零售价)

网址:www.sonos.com/zh-cn

分隔线.JPG

301.jpg

KEF XIO:品牌首款Soundbar,

由Uni-Q、P-Flex等更新版技术加持

7月上旬发售的XIO,是KEF的首款Soundbar。即便我们对它的历史相当熟悉,可依然还是有点意外——这个品类堪称红海市场,KEF却刚刚涉足。不过话说回来,仔细观察XIO的配置,会发现其中还是融入相当多新技术的。

402-KEF XIO.jpgKEF XIO,有银灰色、岩黑色可选

由外观来看,依旧是KEF擅长的收敛、低调风格,5.1.2声道、12个物理单元,原厂推荐搭配KC62或KC92超低音。从“爆炸图”不难看出,正面和顶部共计有6个Uni-Q MX单元。顾名思义,这是Uni-Q同轴单元的“变种”。传统同轴单元,中音和高音在同一个轴面上,但这里中音锥盆与高音球顶是完全分离的,除了避免彼此干扰外,也出于小型化的考虑,原厂表示,借助巧妙设计的分频网络,两者可以很好地独立运作。侧面,是2个同样2英寸口径的全频单元。至于4个P185跑道型低音,是为这款Soundbar改良后的制品。

透过爆炸图了解内部构造

※ 爆炸图(Exploded View Diagram),本质是立体拆解展示图,主要用于直观展示复杂产品的内部结构、组成零件和彼此的装配关系。

源于KC62、KC92的P-Flex悬边技术,可以获得深沉、细腻的低音表现。2×7英寸的跑道型振膜,在保持超薄外观的同时,输出性能相当于普通4英寸低音单元,而且背靠背形式出现后,大幅减少了内部的机械振动。除此之外,KEF还开发了“速度控制技术(VECO)”,来实时监控锥盆动作,并采取负反馈循环来减少失真。

404-KEF XIO.jpg壁挂时的XIO

XIO不但内置Dolby Atmos、DTS:X、索尼360 Reality Audio等沉浸式环绕声的解码,还涉及虚拟处理和适应性摆放等功能,因此离不开DSP算法。这部分KEF展现出了强大的技术实力,用到自家开发的Music Integrity Engine(MIE)处理。至于流媒体平台,则源自LS无线系列的W2平台。

 推荐理由 

KEF融入众多改进技术的首款Soundbar,内置智能摆位技术。

 产品特点 

5.1.2声道配置,可外接超低音升级;

支持Dolby Atmos、DTS:X、索尼360 Reality Audio;

源于W2平台的丰富流媒体功能。

参考价格:17800元/15711元(国补后)

网址:https://store.kef.cn

分隔线.JPG

501-Marshall.jpg

Marshall Heston 120:

传承标志性元素的家影产品,idol“破费”倒计时

很难说,这是中资入股后带来的涟漪效应,毕竟产品设计有赖持续性的安排。但无可否认的是,Marshall对拓展品类是有其野心的,成功与否,留待市场观察吧。 

单由外观考量,我觉得Heston 120可能是本次专题中最具个性的一款,尤其是经典滚花金属表盘等带有Marshall标志性元素的出现,真是“独特又迷人”。至于缺点,外媒报道说它们会反光,如果你希望得到一个完全沉浸式的环境(包括视觉上的),那么可能算是个瑕疵。

502-Marshall.jpg保留Marshall标志性元素的Heston 120

Heston 120于今年6月官宣发售,但目前电商平台仅有少数几家海淘商铺显示有货,零售价在13700元左右。在Marshall中国官网上已有预售页面,让我们意外的是,它的标准零售价仅为7999元。那我只能说,就算是要买,也请等等吧!

物理配置上,Heston 120是5.1.2声道,共计11个单元。我研究了下它的单元配置(读者可以从“爆炸图”中了解):首先,有5个全频单元,分别是正面的3个(左/中/右)和两侧各1个;其次是2×5英寸跑道型低音有2个,同样位于正面;再者是顶部,左右各有1个0.8英寸高音和3英寸中低音。这样的单元排列有些与众不同,希望是设计师的刻意为之吧。

操控有两种可选,其中Marshall标志性的面板操作必不可少,从预设、音量、高/低音调整到讯源切换以及4组音频模式的轮播式切换,一应俱全。

503-Marshall.jpg透过爆炸图了解内部构造

对应的输入端口位于机身背面,也是很典型的隐藏式设计,可以看到有网络接口、两组HDMI(包括支持eARC的HDMI1)以及模拟立体声输入。对了,它是配有超低音输出的。有消息称,未来Marshall会有超低音以及更小一号的Soundbar上市,以完善其产品线。

504-Marshall.jpg后背端口一览

另一种操控方式,自然是当下不可或缺的App应用。Heston 120的应用相当全面,包括各种流媒体播放也完全集成在其中了。我认为这是个巨大的进步,尤其是相对同品牌那些蓝牙音箱而言,同时也弥补了机身没有显示屏的缺陷。

 推荐理由 

喜欢Marshall的idol终于有集成一套的可能性了,从蓝牙音箱到家庭影院。

 产品特点 

漂亮或者说炫酷的造型;

App丰富的操控,包括自动音场修正;

蓝牙、AirPlay到Spotify流媒体应用。

参考价格:7999元(中国官网预售价)

网址:www.marshall.cn

分隔线.JPG

601-Samsung.jpg

Samsung(三星)HW-Q990F(2025):

更多物理单元和更好的生态融合

HW-Q990,是不是有些眼熟?去年我们也见过。Samsung的命名法则很特别,在保留基础型号的同时,每年提交一些细小的升级,再通过更改型号后缀来体现。因此,最新款就成为了HW-Q990F(2025),买新不买旧的用户,认准年份即可(这与白酒越陈越好是截然不同的)。

602-Samsung.jpg棱角分明的造型

从物理角度出发,HW-Q990F(2025)与去年Soundbar专题中的HW-Q990D有什么区别?依然是11.1.4声道配置,Soundbar本体不但造型没有变化,单元布局也完全保持一致。正面是3个主声道,分别由2个跑道型中低音和1个球顶高音组成,区别在于中置声道呈哑铃式单元排列,即高音居中,但左/右声道为了有更好的声波扩散作用,将高音置于最侧面。本体的两侧,单独有2个全频单元,你可以理解为前置增宽声道。由此,Soundbar本体已有7个水平声道。2个无线环绕音箱,各有3个单元,其中2个是水平单元,面向前方和侧面,可以被视为环绕和侧环绕,7+2+2,就构成了11个水平声道。至于天空声道,Soundbar本体有2个,2个环绕音箱顶部也各有2个。

603-Samsung.jpg透过爆炸图了解内部构造

那么你不禁要问了,再加一个超低音,今年的升级到底在哪里?就在超低音!上一代超低音是个长方体,既高又瘦的。新一代成为更紧凑的立方体,而且周边由圆角包裹,我第一眼差点误认为是KEF的某款产品。更重要的是,它内置了2个“背靠背”的8英寸低音单元,因此整体单元配置,数量从22个升级到了23个。

604-Samsung.jpg独立环绕和超低音带来了沉浸式体验

不过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作为Samsung电视的配套产品,两者间的交融以及生态。这显然更能够抓住眼球,或者说让同品牌电视用户愿意为之付出。比如,与电视机之间实现无线Dolby Atmos的传输;借助AI与电视机内置喇叭结合,形成的“Q交响乐”模式;名为“空间自适应音效Pro”的自动音场修正以及融入SmartThings生态等等。

 推荐理由 

相较上一代,保留11.1.4声道设计,同时升级了超低音,可与Samsung生态高度融合。

 产品特点 

HDMI 2.1,4K/120Hz、HDR10+和VRR视频传输;

23个喇叭单元,最大输出756W;

环绕音箱可单独使用或进入派对模式。

网址:www.samsung.com.cn

参考价格:9899元(官网价格)

分隔线.JPG

701-Bose.jpg

Bose Smart Soundbar:

对白增强,与耳塞配对,“生态”才是主旋律

Bose 2024年推出了两款Soundbar,即去年专题中推荐的旗舰Smart Ultra和下半年上市的Smart Soundbar。后者被用来取代Smart Soundbar 600,但没有在国内上市。

Smart Soundbar是个只有5单元的产品,但包含了2个向上发声的天空声道专用单元和2个位于侧面的跑道型单元,因此还是属于支持Dolby Atmos的机型。而且,即便观看的并非Dolby Atmos电影,应用Bose的TrueSpace技术,上混原有的5.1声道信号后,也能让你享受到沉浸式音效。

702-Bose.jpg

其实,我觉得Bose的重点并非在此,而是将Smart Ultra中的AI对话模式融入了进来,这就是型号中“Smart”真正的含义。即在同时有大动态音乐出现的情况下,它依然能保证对白的清晰还原。毕竟大多数用户专注的,还是对白,讲了什么都没听明白,可有辱“家庭影院”的名头啊。

另外,它允许用户使用Bose Ultra Open耳塞来和Soundbar配对,前者可以担当起物理环绕音箱的功效,说到底,这些大厂目前主打的,还是“生态”。

网址:www.bose.cn

参考价格:国内未上市

分隔线.JPG

703-索尼.jpg

索尼HT-B600:

3.1.2声道配置,融合众多索尼独家技术的新品

HT-B600是今年4月发布的新品,有别于“360智能穹顶声场系列”的旗舰HT-A9000(也是去年专题推荐的产品),它隶属于“杜比全景声音效系列”。包含独立超低音,共有6个单元,构建起3.1.2声道配置——除了超低音外,还有独立的左中右和2个天空声道单元。

听上去似乎觉得有点“单薄”,但考虑到3490元的零售价(国补价3000元不到),性价比还是不错的。

704-索尼.jpg

功能方面,它其实沿袭了不少A系列的“精华”:除了支持Dolby Atmos、DTS:X,还应用到诸如S-Force Pro前置虚拟环绕、VSE垂直环绕引擎等技术,单元更是摒弃了传统的圆形结构,改成方形的空间平衡单元,理由是振膜面积可以更大,以此获得更充沛的声压和更有力的低频。从生态角度出发,搭配索尼BRAVIA电视后,还能用到新升级的AI语音增强3.0功能,确保对白的清晰度。

操作部分,既能使用附带的遥控器来完成,也可以使用BRAVIA Connect App来完成各种初始设置、音量控制等等。当然,索尼电视机的遥控器也可以遥控Soundbar。

网址:www.sonystyle.com.cn

参考价格:3490元(电商平台价)

分隔线.JPG

801-JBL.jpg

JBL Bar1300MK2:

环绕音箱可拆卸,超低音升级为双8英寸单元

顾名思义,JBL Bar1300MK2是去年推荐的Bar1300X的换代机型,同样是11.1.4声道的配置,同样是可拆卸式无线环绕,那么区别在哪里?超低音!这似乎与Samsung HW-Q990F(2025)的升级类似。旧款在国内和海外市场配置的超低音有所不同,分别是12英寸和10英寸,新款Bar1300MK2则是双8英寸,因此肉眼可见的“小型化”和“同质化”了。据悉隶属哈曼集团的JBL,虽说是独立运行的,但与母公司Samsung相关部门会有持续的“技术交流”,甚至可能共享部分部件。

802-JBL.jpg

Bar1300MK2支持Dolby Atmos、DTS:X的沉浸式环绕声,搭载Multibeam 3.0技术,后者有望更为水平地分布空间音频,来获得广阔的音场。AI Sound Boost技术的融入,用于提前分析声音和预测即将播放的内容,便于重新分配功率……这可以被视为“动态功率”的最新进化。

无线环绕也有相当多的看点,比如它可以被视为传统蓝牙音箱,还支持AuraCast功能,包括与同厂牌Charge6、Flip7等实现同步,甚至还允许用户将它带入到其它空间,到那时它承担的便是多房间音箱的效用。

网址:https://jblchina.cn

参考价格:国内未上市

分隔线.JPG

总结

高端Soundbar呈现的市场特征很简单:通过单一条形音箱来完成沉浸式环绕声的重播,并且将播放效果逐步提升。考虑到面向的是高端用户,他们对价格的敏感度不高,因此另配的无线超低音、环绕音箱也都能安排妥当。对超低音的“瘦身”也是一大趋势,无论本体内置还是无线超低音。

流媒体应用基本已成为“标配”,以取代现代家庭中使用率不高的碟机。

电视品牌其实更注重于和电视机的互联,还有就是AI技术的融入,会成为常规。

支持DTS:X解码的机型较过往更少了,这是让人有点意外,但又情理之中的。

编辑:贺浩

为你推荐

全部评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