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森海塞尔IE 900入耳式耳机:它让我重燃聆听音乐的激情

影音中国 2021-06-28 11:33:50

5月中旬,森海塞尔(Sennheiser)新一代IE(In Ear)入耳旗舰IE 900发布,同时宣告其“定义便携音频保真度的新标准”。我入行超过20年,年年都会看到“重新定义”或“颠覆”的宣传语,早就处变不惊。直到半个月后收到森海塞尔寄来的测评样机,找出尘封已久的索尼PCM-D50……

01_副本.jpg

开箱:配置“务实派”和收纳盒上的“小确幸”

即便身为旗舰,IE 900的包装和配件,给我的第一印象依然是“务实”。这两年见过不少买椟还珠的设计,相比之下专业耳机品牌森海塞尔倒是初心不改。

02.jpg

IE 900“全家福”

硬壳包装纸盒里,最上层是海绵缓冲材料,镂空处放着以铝合金精密铣削打造的IE 900。银色机身在黑色海绵的衬托下,格外耀眼。

03.jpg

黑色海绵衬托下的IE 900

硅胶和记忆海绵耳塞套,大中小各一组,排列整齐,中间贴心印上了英文字母L、M、S。有意思的是,字母字号也是跟随着有大小区分的。

我选择了L号,感觉硅胶套佩戴的舒适性会好些,但若考虑密闭性和减少低频外泄的可能,则记忆海绵套更好些。因应需求,自己来做选择吧。

04.jpg

硅胶与记忆海绵耳塞套

随机附带3条耳机线,堪称“豪华阵容”,包含3.5单端、2.5平衡和4.4平衡,因此可以匹配不同耳放和讯源。近年来耳机发烧热度不低,因此有非常多周边产品的推出,此举想来也是为了迎合拥有不同前端的发烧友用户。需要注意的是,这里采用了森海塞尔自有的MMCX插座,它提高了端口连接的可靠性和反复拔插下的使用寿命,但会存在兼容性问题,即普通MMCX端口线材可能无法完全插入到IE 900的插座中。

05.jpg

随附3条耳机线

深色便携收纳盒看上去非常耐脏,外壳的抗压性也不错。内部可以收纳IE 900本体和耳机线。

06.jpg

打开后的便携收纳盒

我在便携收纳盒背面和耳机外包装上发现了玄机,即每一款IE 900都是特定编号。这是个充满仪式感的举动,想来也只有这种定价高达10999元的旗舰型号才具备吧。

07.jpg

收纳盒和外包装上的特定编号

技术:精密工艺和绝佳调声的结合

当我听说IE 900过万元的售价后,出于本能,脑海里瞬间弹出了一个字——贵!好在,其后逐步了解了IE 900的设计、制造工艺和调声技巧后,心情迅速平复。

08.jpg

IE 900的铝合金腔体

与上一代IE 800S的陶瓷外壳不同,IE 900的铝合金腔体,经由5轴数控机床针对整块铝材铣削而成。之后,还要通过阳极氧化来确保它的耐磨性和抗腐蚀能力。浑然天成的制作工艺,足以令理工科出身的发烧友佩服得五体投地。

09.jpg

5轴数控机床的铣削过程

相对流行的多单元组合(比如动圈+动铁),森海塞尔坚持既有的技术路线,使用单个X3R换能器来完成全频段重播,后者是基于7mm XWB超宽频换能器的升级产品。单从技术路线来判断,个人以为单个动圈或者是圈铁组合,都没有绝对的对与错,关键在于厂牌自身到底擅长采取哪一种形式?IE 900搭载的动圈单元,通过添加聚合物改善了振膜的频率响应和阻尼,指标直达5Hz~48kHz(-10dB),在业内是相当优秀的指标。

10.jpg

X3R换能器解析图

好的单元只是其中的一方面,事实上,在对铝合金腔体进行铣削的同时,森海塞尔也在其内部创造出独特的三腔吸声体(T3CA),即通常所谓的“声学后腔”。它的意义何在?

11.jpg

三腔吸声体(T3CA)示意图

如果需要实现平坦同时兼顾三频平衡,又有透明度的频率响应,就需要将低频和中频(有时还包括高频)清晰区分开。三腔吸声体便是设置在耳机机壳内非常小的腔室,一度我把它想象成音箱中不同单元各自所处的箱室。

12.jpg

协同运作时的解析图

森海塞尔的声学工程师,通过调整腔室容积来控制低频提升的斜率和幅度,以及换能器中空气的流量和方向,最终把有害共振和听觉疲劳扼杀在极其细微的独立空间里。通过这样的方式,确保三频互不干扰,得到清晰的重播。当然,不同于音箱中的独立箱室,耳塞内部空间极其细微,操作难度可想而知,简直就是“螺丝壳里做道场”!

32秒起,系X3R换能器与三腔吸声体(T3CA)协同运作的解析视频,相对直观。视频取自Sennheiser Youtube频道,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说到这里,我基本明白为什么森海塞尔会反复强调所有一切出自德国自家工厂,完全不假他人之手。只有将设计、制造、调声等形成闭环,举全部之力来完成,才能满足其苛刻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终极目标,即便老练如森海塞尔,也还是让我们等了整整4年(上一代的IE 800S于2017年推出)。

试听:佩戴舒适,三频表现均衡偏中性

IE 900的绕耳式佩戴,无论稳固度和舒适性都不错。搭配的前端,是我那台“老掉牙”的索尼PCM-D50。试听曲目非常杂乱,最近一周但凡有时间,我都会拿它听上一会。

13.jpg

IE 900与PCM-D50的组合

我对IE 900最为深刻的印象,便是它平衡、清澈的声音表现:高中低频都很出色,而且彼此不存在任何冲突。我既能同时听到动感的低频,又不会失去点滴的高频细节。如果拿它和我常用的MOMENTUM Wireless对比(这样的对比本身并不公平),那么IE 900能听到更多的声音细节,而且不存在所谓的“侧重”。我觉得,这跟X3R换能器与三腔吸声体的组合式调校有很大的关系,看来森海塞尔选择单个动圈单元还是明智的。

我平时听人声比较多,IE 900的中频相当宽厚,密度感充分,绝无声染色。有些品牌习惯在人声上进行刻意“调声”,营造温润或是其他听感上更迎合心理声学的“调调”,IE 900绝非如此。至于低频,无论量感和下潜,都有种聆听头戴式耳机的感觉,宽松、自然。

16Ω低阻,哪怕用手机等移动终端来驱动,也能轻松胜任。考虑到手机制造商纷纷取消了3.5mm端口,兴许带蓝牙的耳放会是个不错选择,周边厂商们考虑下这一新的商机吧。

总结

写下本文时,IE 900刚刚被快递取走。它的“突如其来”,令我回想起刚刚拥有HD580时,对音乐那份真挚的情感和喜好。现在我们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音乐,但用心欣赏音乐的时间却不多了。与IE 900的“相见”,让我重燃激情,唤起心中对美妙乐韵的追随。这种转瞬而逝又让人念念不忘的经历,相信会永留心间。

基本技术参数

阻抗:16Ω

声压级:123dB(1kHz,1Vrms)

THD:<0.05%(94dB、1kHz)

线材长度:125cm

换能原理:单动圈驱动单元,压力场

重量:单耳机约4g/带线缆24g

接头:Fidelity(+)MMCX

佩戴方式:入耳式

频率响应:5Hz~48kHz(-10dB)

连接端口:2.5mm/3.5mm/4.4mm

 

※    影音中国网原创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节录及改编。

编辑:贺浩

为你推荐

全部评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