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M50是ATC三分频音箱中一个经典型号。它伴随着ATC一路发展,并最终演变成一个系列的产品,它源于1984年的SCM50A。SCM50系列目前有书架音箱款式和落地音箱款式之分,两种款式都分别提供有源和无源版本可选。其中,书架音箱款式就是经典款式,落地音箱款式更适合家用环境。另外,还有一款SCM50SE。它是落地音箱款式,同时提供无源和有源版本,属于独立型号,相比起其他版本的SCM50,SCM50SE的外观设计更豪华。
我听SCM50PSLT时既搭配了两声道HIFI音响,也搭配成家庭影院系统,两套系统能够相互融合和切换。其中,两声道HIFI当中采用2.2播放模式,每个声道配置1只C4 SUB MKII有源低音音箱,低音音箱通过Pass Lab INT-250的前级输出接口连接。当融入家庭影院系统时,INT-250与环绕声解码器/前级连接,作为家庭影院系统的主音箱使用。
加入外置低音音箱的好处
最近我玩了一段时间的外置超高音单元,有与没有之间的差异不是一丁半点,加上之后再听自己熟悉的录音才明白到原来录音里面还有如此丰富的空间泛音细节。同样的,外置低音音箱也能让我感受到“原来我的唱片中还有那么多的低音信息”。那是因为通过低音音箱扩展低频延伸让我能够听到更丰富的低音细节。但玩好超低音音箱的难度可比玩超高音单元更高,最主要的原因是低频很受房间影响,房间模态会让不同频率的低音在房间的不同位置听起来都不一样,需要通过声学测试设备辅助进行调整。另一方面就是低音音箱自身的性能是非常重要的。
有发烧友认为加了低音音箱后效果并不好,甚至有人认为两声道HIFI音响不需要低音音箱,这是因为没调整到位,甚至是人云有云,自己没试过。不过一旦调整好之后,低音音箱与主音箱融为一体的声音效果是很棒的,你会发现自己平时听的音乐里面还有着非常丰富的低音信息。从用户角度更是成功感直接拉满,也是一次重要的音响调教经验积累。
低音音箱不仅能扩展音响系统的低频响应,其实还能改善失真,关于这方面我其实在以前写的评论文章里面也一笔带过。比如说,你的主音箱大概在100Hz以下频段的失真加大,这时候可以把100Hz以下的声音交给一只失真更低的低音音箱播放,这样就可以降低音响系统的失真,低音听起来更宽松自然。
发烧友讨论ATC几乎都离不开它的“馒头中音”。ATC的馒头中音有两个版本,分别是SM75-150S和SM75-150。在ATC的产品里面,SCM50PSLT及其以上型号都采用SM75-150S。SM75-150S不仅频响宽,下限低,可以跟大口径低音单元衔接,并具备更高的灵敏度和更低的失真,是目前几乎最好的中音单元。至于高音单元就是ATC自己设计的SH25-76S,低音单元是9英寸口径振膜的SB75-234SL,这个单元就是使用了ATC的“超线性磁导体材料”
C4 SUB MKII有源低音音箱,每声道配置1只。C4 SUB MKII是一款采用12英寸口径低音(SS75-314SC)的有源低音音箱,密闭式箱体设计,内置全新设计的300W输出功率的AB类功放驱动。对于低音重放,口径大的低音无论在低频延伸,还有非线性失真方面都更有优势,而且低频延伸达到22Hz(-6dB),搭配SCM50PSLT几乎达到全频播放
来看看C4 SUB的背部,它提供了立体声输入和输出接口,可以增加低音音箱(使用输出端连接另一个低音音箱的输入端)。在调节方面,它提供电平调整,增益调整,相位和分频点调整。其中,相位调整有0度和180度可调,意思就是正相(0度)和反相(180度),分频点有80Hz、65Hz、50Hz和OFF可选。其中,OFF是给家庭影院使用的,因为LFE声道的播放频率为20Hz~120Hz(杜比实验室)/20Hz~80Hz(DTS),而且家庭影院放大器都有底蕴管理功能,由它来负责管理和处理低频信息就可以了
差异不是一丁半点
在HIFI音响里面使用外置低音音箱,可以是2.1配置,也可以是2.2配置,2.1配置的成本相对低,1只低音音箱同时负责2个声道的低音信息,处于单声道播放方式。最理想的状态当然是2.2配置,每个声道配置1只低音音箱,此时低音音箱处于立体声播放方式,效果肯定是最好的。
2.2和2.0之间的差异同样不是一丁半点。我听RR公司的《安魂曲》专辑选段“Pie Jesu”,这段音乐里面管风琴的低音非常缓和,非常松弛。如果没有对比,2.0模式下大多数可以接受。但2.2模式下,2.0模式的低音听起来还是“半天吊”的感觉,在2.2模式下播放管风琴低音,听起来不仅缓和,还更深沉的,仿佛沉到了地面,甚至整个人被包围的感觉;听巴赫的管风琴作品《d小调托卡塔与赋格》,有外置低音音箱才能很好的重现出管风琴的庄严和震撼,还有庞大的效果;还有听钢琴的录音,比如说《Horowitz Plays Liszt》专辑第一段“B小调钢琴奏鸣曲”里面的低音键声音,在2.2模式才能更好的呈现出宏伟的低音效果,体现出庞大饱满的钢琴声像。
Pass Lab INT-250合并功放,每声道输出功率为250W(8欧姆)/500W(4欧姆),虽然标榜为AB类功放。实际上,INT-250的输出功率在15W以内是A类,超过15W之后是AB类
宽松磅礴,如大画面般震撼
SCM50PSLT + C4 SUB MKII的声音听起来很宽松,稳重,自然,给我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它的声场和乐器声像的呈现十分庞大,就好比如一个大尺寸的投影幕,画面庞大宽阔,临场感和视觉的震撼力十足。听Andre Cluytens指挥《福雷安魂曲》里面的第六段“神的小羊”,弦乐部分出来的声音非常温暖,非常丰厚,声场的呈现真的非常磅礴,而且深邃,很明显的能感受到声场推到音箱的后方。在乐曲达到高潮的部分,人声合唱和乐队齐奏的时候,声音表现依旧从容自然,所以声音的层次感依旧非常清晰,乐队与人声部分彼此之间不会干扰。听日本爵士鼓手猪吴猛的《金子架子鼓试音碟》,这录音非常能够体现出2.2模式的优势,有外置低音音箱的辅助下,鼓声才显得饱满,才显得深沉,才显得有力,听着就是一个完整的鼓呈现在眼前,而且 C4 SUB MKII低音音箱是密闭式设计,优势非常明显,低音听起来干净快速,质感相当好。
当我听《旧金山星期五之夜》这个吉他三重奏现场录音,其中时长超过11分钟的“Mediterranean Sundance”是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由于吉他在录制时与麦克风的距离很近,收录出来的声音细节非常清晰,质感强烈。SCM50PSLT在重现这个录音时,吉他的声音真实感实在太强了,吉他的声音仿佛从音箱中跳出来一样出现在眼前,我觉得我会用“生动”和“活灵活现”来形容这效果了。这个录音不像之前听的录音那样具备大量的低音成分,C4 SUB MKII参与成分不多。我很好奇的将C4 SUB MKII关闭和开启来对比试听。不论是打开还是关闭,吉他的音色和声像不会有任何变化,但是在开启低音音箱之后可以感受到声场规模感变化。
太平洋影音有限公司制作的《琴忆》,这是纯粹的单一乐器录音,蚕丝弦古琴的音色非常温暖,古琴的声音主要集中在中频段,所以C4 SUB MKII不论开启,还是关闭,琴的音色依旧没有什么变化。但如果你在音响系统里面增加低音音箱后,会对中音,甚至高音产生变化,只能说你对低音音箱的调整还没到位。
播放CD时使用的转盘是Kalista Ultimate SE转盘,DAC是Bricasti M12 Platinum
总结
听着SCM50PSLT + C4 SUB MKII的声音,我越听越是感到兴奋,越是感到好听,越听越感到舒服。它的声音很宽松,很宽阔,很自然,听起来有一定的距离感,不会有压迫的感觉,大气与磅礴,声音细节充足,但不会过于突出,听起来很舒服。外置低音音箱可以更好的呈现音乐中那些鲜为人知的低音细节,比如说管风琴的低音,钢琴低音键的低音,有了低音音箱辅助才能感受到非常深沉,犹如往地面延伸的低音,有包围感的低音,是一种完整的声音呈现。
由于这次听SCM50PSLT + C4 SUB MKII既有两声道音响部分,也有家庭影院多声道音响部分,在这期文章先评论两声道音响部分,在下一期杂志再给大家评论家庭影院音响部分,至于效果怎样,我们下回分解。
●咨询电话:020-83848220
●网址:www.lacohif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