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音响杂志《HighFidelity》评测:精工Trigon DIALOG对话+MONOLOG独白旗舰前后级组合

影音中国 2025-07-03 16:15:03

评测的器材搭配:

Odtwarzacz CD Recall

Przedwzmacniacz +wzmacniacz mOcy TRV-100 + TRE-50M

Wzmacniacz zintegrowany Energy

在进入正式测评环节(听感部分)之前,我想先谈谈这套系统的设计理念。这是该品牌旗舰的前后级组合 —— 强大的功率输出(8Ω 负载下 400W)和模块化前置放大器设计,确实堪称亮点,尤其考虑到其在高端市场中并不算高昂的整套价格。巨大厚重的功率放大器搭配低调的显示屏,外形隐约让人联想到 Restek 的设备,但这或许是两个品牌唯一的共同点。

01.JPG

评测期间使用的唱片:

  • Bill Evans&Jim Hall, Intermodulation, Verve/Universal Music Japan,UCCV-9342, CD.

  • Piotr Anderszewski, Piotr Anderszewski At Carnegie Hall, VirginClassic, 267291, 2 x CD.

  • Keith Jarrett, The Köln Concert, ECM/Universal Music Japan,UCCE-9011, gold-CD.

  • Thelenious Monk, Briliant Corners, Riverside/Universal Music Japan,UCCO-9220, CD.

  • Perry Como, Perry Como In Italy, BMG/Sinatra Society of Japan,XQAM-1015, CD.

  • Julie London, Julie Is Her Name. Vol. 1, Liberty/EMI Music Japan,TOCJ-90014, HQCD.

  • King Crimson, In The Court Of The Crimson King, Universal MusicJapan, UICE-9051, HDCD.

  • Danielsson/Dell/Landgren, Salzau Music On The Water, ACT Music + Vision, ACT 9445-2,CD; recenzja TUTAJ.

  • Depeche Mode, Sounds Of The Universe, Mute/EMI Music Japan, TOCP-66878, CD+DVD;recenzja TUTAJ

02.JPG

听感测评:

为了全面总结这套德国系统的表现,我进行了长时间的聆听。音质测评的方法论类似于实证科学研究,这是每位音频测评者的典型特征:有些人从未形成统一的测评流程和可重复的聆听框架,而音频领域的专业人士则显然会遵循某种 “脚本”。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称之为 “研究”,并体现职业严谨性。因此,从我开始从事器材测评之初,就力求采用从测评对象角度出发、尽可能 “透明” 的方式。尽管这尚未达到我期望的完美状态,仍在不断进行细微调整,但核心框架已基本稳定。无论如何,我首先要做的是提炼产品的核心特性,以便后续分析。

对我而言,最重要的是先抓住声音的本质,不陷入细节或深度拆解,仅指出其主导特征。一旦做到这一点,后续描述就会相对简单 —— 我会依次分析音色平衡度、分离度、解析力、音场、动态、低频与高频的延展性,最后是所谓的 “聆听愉悦感”(顺序不限),并进行综合评价。我要重申:对我来说,最关键的是初始阶段找到声音的 “钥匙”。因为在音频领域,我认为最重要的前提都源于此,而其中核心在于:我们对特定声音的反应。毕竟,最终的意义在于让我们愿意欣然拿起下一张唱片,渴望发现新的声音和艺术家。当我们迫不及待地打开心仪歌手的新专辑,甚至在将其放入碟仓(或唱盘)时双手微颤 —— 这才是测评的核心!

当然,这并非极端纯粹主义的视角。纯粹主义者最看重的是对唱片原音的 “忠实度”。在此我必须矛盾地说,这也是我的首要目标。任何经历过这种矛盾的人都会在这两个极端间摇摆。但我越来越倾向于认为:我愿意为声音的某些特质做出妥协,只要音乐能够流畅地传达。

03.JPG

无论如何,当我拆开 Trigon 系统的包装,聆听第一张唱片时,我对它的音色特点感到有些困惑。这不是一套具有鲜明个性标签的系统 —— 其音色平衡度极高,几乎找不到明显凹陷或突出的频段。在长时间聆听后发现,中高频衔接处的能量感略有增强,但这并非对声音特性的刻意渲染。我几乎可以肯定,在测量数据中这一点不会显现,频响曲线可能平滑如桌面。不过我认为,系统输出的能量分布并非仅由频响曲线决定,还与我们的听觉方式相关。

 Trigon 这类器材(我认为还包括 Ancient AudioLuxmanSpectralFM AcousticsKrell,以及大部分 McIntosh 和老款 Accuphase)都在追求 “测量级的平直音色。但众所周知,所谓的 “听觉曲线” 会导致我们对不同频段的感知并不均匀,而且对高低频的听觉感受还取决于平均音量。因此在家庭环境中,那些采用 “取巧设计” 的器材(比如适度提升中频或增强低频)往往更讨喜,尤其在中等音量下 —— 这或许不完全符合 “高保真” 的精神,但我倾向于认为,在中低端价格和品质层级中,这是更优的解决方案。因为在预算有限的情况下盲目追求完全真实还原,最终往往以失败告终:系统既无法真正 “保真,也难以让人享受聆听体验。

04.JPG

TRIGON则另当别论。显然,设计者对这套设备寄予厚望 —— 它们的线性度和平衡性极佳。但正如我之前提到的,由于中高频段的能量感较强,因此需要谨慎选择搭配的音箱。在我看来,从个人喜好出发,最佳选择是 Harbeth Super HL5 这类设计,或是该品牌的顶级型号 M40.1 监听音箱。TRIGON 与我的 Dobermann 音箱搭配时效果虽好,但重点或许并非在此。因为它们过度展现了唱片中的细节,却对音乐本身的叙事性呈现不足。

连接方式上也可进行一些调整。此次测评的 Dialog 前置放大器仅配备平衡输出(可选 RCA 接口),但输入同时支持 XLR  RCA。由于我的Lektor Prime 音源为全平衡设计且具备两种输出接口,因此进行了对比测试。结果显示:使用 XLR 输入时,Dialog 的表现更显柔和,音场深度刻画更为突出,质感也更细腻;而通过 RCA 输入时,声音更为清晰,乐器的瞬态冲击力更强,解析力也更优。不过在长时间聆听后,我更倾向于选择全平衡连接 —— 此时声音的均衡性最佳。

我对钢琴的高频表现进行了重点聆听:相较于我常用的 Luxman M-800ADialog 的高频更显明亮,但绝非刺耳。无论是 Piotr Anderszewski 在《卡内基音乐厅现场》中的演绎,还是 Keith Jarrett《科隆音乐会》开场偏暗的琴声,均是如此。后者的日本金碟版比普通铝碟版表现更优,而 TRIGON 系统不仅保留了该版本的特质,还为高频增添了一丝鲜活感。这些细微调整在高端系统中意义非凡,其重要性甚至超过普通 Hi-Fi 器材的大幅改动。

Bill Evans Jim Hall 的《Intermodulation》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点:这是一张年代久远的录音,高频略有衰减,但音乐性极佳,与听众的情感共鸣强烈。Dialog 搭配 Monolog 功率放大器让这张专辑呈现出更 “现代” 的冲击力 —— 如前所述,这仅是系统特性的体现,搭配合适的音箱会非常出色,但用户需留意这一特点。

05.JPG

低频的表现尤为有趣。尽管明知面对的是大功率放大器,我本以为会出现预期中的 “轰头” 感,但实际并非如此。这体现了设计师对平衡的精准把控:当需要时,低频既能下潜至极深频段,又具备充沛能量 —— 例如 Depeche Mode 的《Sounds Of The Universe》中,密集的合成器低频强劲、清晰且层次分明,没有过量的浑浊感或轰鸣。显然,Monolog 功率放大器对音箱的控制力极为出色,这是我在家中听过的最优秀的功率放大器之一(尽管并非 “最佳”)。

在此我不想刻意挑剔产品的短板,因为评判一款器材的价值,并非仅看其优势多么令人惊艳,更在于它与行业标杆的差距。以我听过的器材为例,对比参照组包括 Krell EVO402Accuphase P-7100 和我的 Luxman M-800AKrell 的低频聚焦度惊人,完全没有音染 —— 听过 Krell 搭配 Harpii Acoustics Dobermann音箱的朋友都惊叹于其低频的 “隐形感”:它并非不存在,而是自然融入整体音乐叙事,除非录音刻意强调,否则从不会喧宾夺主。TRIGON 的表现与之类似,虽不如参照组纯净,但仍远优于市面上多数产品。

此外,Dialog前置放大器的平衡性明显优于 Krell EVO222 前级 ——EVO402 虽与 Dialog 搭配出色,但在其他系统中有时会出现低频和中频的过度强调,偏离中性。而 Luxman M-800A 的低频略带暖调,TRIGON 则清晰展现了这种音色差异,尤其在 Perry Como 的《Perry Como In Italy》、Thelonious Monk 的《Brilliant Corners》以及 Julie London 的《Julie Is Her Name. Vol. 1》等老录音中更为明显:当音箱换为 Harbeth 后,Julie London 的人声冲击力不再过强,TRIGON 赋予声音充沛的能量感和宽阔的音场。

06.JPG

中频表现几乎无可挑剔。当然,若要挑刺的话,它的中频饱满度不如参考系统(测评见此处),质感也稍逊一筹,但整体水准并不差,与 Accuphase A-45 功率放大器搭配 C-2410 前级的表现相当,两者风格也颇为相似。TRIGON 在低频处理上更优,中低频衔接处的质感更佳;而 Accuphase 的高频解析力更强,对录音空间感的还原更细腻。但最重要的是 —— 这套系统没有 “胆机” 式的柔化或暖调染色。声音缺乏一些圆润感和暖调氛围,在音色的立体感和色彩层次的 “舒展性” 上略有欠缺,但这是平衡的代价:德国系统的音色极度均衡,但需要注意我之前提到的音箱搭配问题。尽管在质感和解析力上,它比我常用的参考系统及其他高端组合稍逊一筹,但考虑到价格,其性价比已经非常出色。

使用 TRIGON 是真正的享受 —— 这是许多器材无法企及的。Dialog 前置放大器堪称 “明星产品”,模块化设计使其成为理想之选:不仅音质出色,还能抵御 “老化”。功率放大器的表现也极为优秀,正是它们赋予了整套系统独特的性格。该品牌此前的系统音色更暖,例如 TRV-100 + TRE-50M 组合,尽管音质不错,但在中性度上明显不及这套新品。如今的 TRIGON:全面、平衡、优美 —— 夫复何求?或许只缺一款同样优秀的 CD 播放器,毕竟 Recall II 尚属另一层级。

07.JPG

硬件设计

Dialog对话

Trigon Elektronik GmbH)是我近期接触到的最有趣的同类产品之一。它并非 TRV-100 前级的升级版,而是全新设计的产品。仅从外观就能看出 Dialog 的特殊性:设备分为两部分 —— 主体包含放大电路和电压稳定模块,另一部分是带变压器的电源。电源体积小巧但毫不妥协:采用坚固的铝合金外壳,前面板与主体一致,配备三颗红色指示灯显示不同电压,并搭载反共振脚垫(这是 TRIGON 的专利设计)。

关于这款脚垫(该品牌所有设备均采用同款设计,仅灵敏度和尺寸不同),其原理基于简单的结构:通过硬质铝合金环固定一块弹性透明塑料 “膜片”,中央用螺丝将整体固定在金属垫片上,再连接到底板,底部粘贴毛毡防滑 —— 设计简洁却巧妙。电源与主体通过粗壮的多针 DIN 线缆连接,尽管可靠性毋庸置疑,但私以为接口可进一步升级。

08.JPG


前置放大器的主体外壳由铝合金板材打造,两侧添加了木质装饰条 —— 这显然是为了美化外观,打破整体的工业感。这属于个人审美偏好,但我认为并非必要。前面板最醒目的是一块大型液晶显示屏,用于显示实时工作状态和菜单设置:大号字体标注所选输入源,小号图标则指示录音输出(如有,后文详述)、音量调节、平衡设置及单声道功能。旁边是该品牌标志性的红色 LED 数码显示屏,实时显示音量分贝值。两块屏幕的色彩略有违和,或许是我审美局限…… 此外,前面板还配备一个手感极佳的大型音量旋钮(带编码器,可 360° 旋转)和操作按键。

09.JPG

Dialog 的核心优势并非操作便捷,而是模块化设计 —— 这一理念在 CelloBurmesterMBL及部分 Accuphase 产品中均有体现,但 Trigon 以更低成本实现了更高扩展性。Dialog 的背板完全由可插拔的插槽和盖板组成:此次测评的样机配备了平衡输出、平衡输入及双 RCA 非平衡输入插槽,还可扩展更多输入 / 输出接口、录音输出、唱机输入,甚至 D/A 转换器(这一设计非常实用)。理论上扩展空间无限,未来若推出高清音频解码模块也不足为奇,届时 Dialog 可与蓝光播放器协同工作(支持立体声或多声道模式)。

具体模块采用插拔式设计,通过大型镀金电脑接口连接至主板,主板上仅设置继电器和连接线路。另一块电路板集成滤波和稳压电路,为大型微控制器供电,微控制器则位于靠近前面板的第三块电路板上。

10.JPG


各个模块的结构相当简洁,但做工极为精致,被封装在坚固厚实的框架中,形成额外的屏蔽层。线性输入插槽基于两颗 Analog Devices AD8620 集成电路、四个继电器以及一块Microchip PIC16F88 闪存芯片。平衡版本与非平衡版本的区别仅在于:平衡版的两颗芯片处理两路输入(四条线路),而非平衡版的四颗芯片同样处理四路输入。输出电路略有不同,但同样采用集成电路和表面贴装技术(SMD)—— 核心依然是同品牌的闪存芯片,型号升级为更大的 PIC16F87,显然与 TLC7528 数模转换器共同构成音量调节系统。放大电路采用与输入级相同的集成电路,而在 XLR 接口前还能看到 THS6012 宽带高速缓冲放大器,专为长距离连接控制设计。整体设计极具专业感,工艺精湛。随前置放大器附赠的是一款质感扎实的 Director 遥控器外观颇为美观。

11.JPG

Monolog独白

关于 Monolog 功率放大器的内部细节,我未能完全拆解,但先从外观设计说起:这是一款单声道功率放大器,体积不大却极重。前面板设有黑色亚克力视窗,下方隐藏着大量红色指示灯 —— 最显眼的是半圆形排列的柱状电平表,中央是电源电压指示器,底部则是背光控制按键。

背板功能丰富,配备多种控制按键:可选择 XLR 平衡或 RCA 非平衡输入,设置功率显示模式(如保持峰值指示灯常亮)、输入灵敏度(20/26/32 dB 增益)及开关机控制。功率放大器可通过 CAT-5 线缆与前置放大器级联,实现联动开关机。背板还设有大型搬运把手、RCA  XLR 输入接口(XLR 支持直通,便于双线分音)、高品质 Neutrik Speakon 音箱接口(专业设备同款),以及带机械开关的 IEC 电源接口。

12.JPG

设备两侧可见大型散热片,用于散热 —— 该功率放大器在 4Ω 负载下需输出高达 650W 功率。拧下底板后发现,若要深入内部还需拆卸顶板,但由于我没有足够长的Torx 螺丝刀,未能进一步拆解。从底部可见一块厚重的电路板,所有元件均安装于此,上面固定着两颗巨大的环形变压器。显然,Monolog 采用桥接设计,由两套相同的放大电路组成,因此配备双变压器。随机附赠的Trigon 标准电源线 “Volt” 品质极佳,红色标识为火线” 引脚,使用时需特别注意。

13.JPG

技术参数(据厂商提供)

  • 输出功率4Ω 负载 400W4Ω 负载 650W

  • 输入1×RCA/47kΩ(非平衡);1×XLR/47kΩ(平衡)

  • 输入灵敏度:额定功率下 1.2V

  • 失真<0.03%THD + 噪声)

  • 频率响应0.5 Hz-200 kHz-3 dB

  • 噪声(RCA 输入)100μV计权);140μV(非计权)

  • 噪声(XLR 输入)150μV计权);220μV(非计权)

  • 信噪比-103 dB1W/4Ω

产品咨询:王生 136 0226 7697

本文转载自音响媒体HIGH Fidelity,为方便阅读采用软件翻译并有增删。原文链接如下:https://highfidelity.pl/artykuly/0907/trigon.html

编辑:厂商来稿

为你推荐

全部评论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