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音乐就是为芭蕾舞剧表演时现场做伴奏的音乐,其价值往往与与之相伴的舞蹈不相上下。作为唱片公司,芭蕾音乐也是必须录制的音乐内容,选曲通常以著名作曲家的作品为主,其内容呈现有全剧录音和选段录音,在这些录音当中有不乏出类拔萃的制作,既可以展现出音响系统的音乐性,又能考验音响系统的控制力,被影音媒体和音响发烧友所推崇。本期专题就給大家盘点一下那些经典的芭蕾舞音乐专辑。
在这一期里面挑选了Daphnis et Chloé(达芙妮与克劳埃)、Le Sacre du Printemps(春之祭)、Pétrouchka(彼得鲁什卡)、L'Oiseau de feu(火鸟)、Gaîté Parisienne(快乐的巴黎人)这五部芭蕾舞音乐。其中,《春之祭》、《彼得鲁什卡》和《火鸟》这三部由Igor Stravinsky(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的作品为大家熟悉,而《达芙妮与克劳埃》的名气相对一般,但同样值得关注。不过相比起上一期的芭蕾舞音乐,这几部芭蕾舞音乐在旋律上或许比不上一期介绍的音乐,甚至还有些诡异的色彩,比如说《春之祭》,个人感觉在旋律上并不算优美,甚至还有些奇特。不过,对于音响发烧友和乐迷来说都是熟悉不过的旋律了。
本期专题内容
Daphnis et Chloé(达芙妮与克劳埃)
Le Sacre du Printemps(春之祭)
Pétrouchka(彼得鲁什卡)
L'Oiseau de feu(火鸟)
Gaîté Parisienne(快乐的巴黎人)
Daphnis et Chloé
达芙妮与克劳埃
创作背景:《达芙尼与克罗埃》原本是朗高斯的田园牧歌式小说,描写莱斯博斯岛上,牧羊人达夫尼与牧羊女克罗埃的爱情故事,Michel Fokine(米歇尔·福金)与拉威尔共同创作而成。
故事大纲:婴儿达夫尼和克劳埃被牧羊人和牧人发现并收养,成为牧童和牧羊女。他们在田园美景中一同长大,朝夕相处,渐生情愫。然而,他们天真懵懂,起初并不明白这种感情就是爱。但经历过磨难(包括克劳埃被海盗掳走,达夫尼被富家子弟设计灌醉被绑架,家乡受到外族入侵)之后,他们逐渐走向成熟到并确认了彼此的爱意,还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富家子女,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
夏尔·迪图瓦(指挥)/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DECCA
相信很多发烧友/乐迷手上唱片应该是DECCA这个由Charles Dutoit与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作演出的版本。这版本在1980年录制,1982年发行CD唱片。因为它上榜单,所以有一定的名气,而且音响效果也不错。录音地点位于蒙特利尔圣尤斯塔什教堂(Église Saint-Eustache)录制,高顶空间赋予音效天然的混响与包裹感。弦乐如丝绸般绵密,木管灵动闪烁,铜管辉煌而不刺耳,打击乐动态惊人。还有庞大乐团+合唱的复杂织体被清晰呈现,蒙特利尔交响乐团合唱团)与器乐交融自然,风暴场景的混沌感与田园诗篇的透明感对比震撼。
安德烈·克鲁伊坦/音乐学院音乐会协会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EMI Toshiba
安德烈·克鲁伊坦与音乐学院音乐会协会管弦乐团合作演出的版本也是一个名盘,这个录音在1962年录制。或许是日本比较推崇的原因,CD唱片最早仅限日本市场发行,由日本东芝EMI公司以“The Complete Orchestral Works Of Ravel”系列发售,当年单张售价为3300日元。当前的二手头版黑胶唱片也不便宜。
目前,我手上也有这张CD唱片。从录音角度来说,它肯定不如迪图瓦在DECCA录制的版本。在音乐方面,安德烈·克鲁伊坦这个版本也缺乏一些激情,总体的来说相对平淡!
L'Oiseau de feu(The Firebird)
火鸟
创作背景:《火鸟》是俄罗斯著名作曲家Igor Stravinsky(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根据斯拉夫民间传说“火鸟”创作的芭蕾舞和管弦乐音乐作品。该剧于 1910年6月25日在巴黎歌剧院首演,立即获得成功,使斯特拉文斯基一举成名,并促成了佳吉列夫和斯特拉文斯基未来合作创作的剧目,包括《彼得鲁什卡》(1911)和《春之祭》(1913)
故事大纲:这个民间故事流传着多个版本,而Igor Stravinsky(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创作的《火鸟》,剧本由Michel Fokine和Alexandre Benois创作。故事讲述伊凡王子在狩猎时追逐一只神奇的火鸟,误入了卡谢伊邪恶巫师那被施了魔法的花园。王子设法抓住了火鸟。但火鸟恳求释放,并提出用她的一根魔法羽毛作为交换,当需要她时就挥动羽毛就会火速赶来。在夜幕降临时,被巫师囚禁的十三位公主到花园玩耍,王子相中了当中一位最漂亮的公主并把她泡到手。但黎明来临时她们必须回到城堡,否则会收到惩罚。王子为了得到这位公主,然后用羽毛召唤火鸟。在火鸟的指引下把巫师干掉,公主们重获自由,王子最终也娶到这位公主。火鸟完成了她的使命,最后一次出现,向新人们和重获自由的人们致以祝福,然后飞向远方,消失在天空中。
大植英次(指挥)/明尼苏达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Reference Recording
《火鸟》是音响发烧友作为音响测试唱片之一,尤其以美国RR公司在1996年发行的CD唱片(HDCD编码),由日本指挥家Eiji Oue(大植英次)与明尼苏达管弦乐团合作的录音。从音响效果角度,我个人认为这张录音“敢认第二无人敢认第一”,特别是第六段的“卡什切伊国王的地狱之舞”,低音效果非常震撼,重放难度非常高,对功放的控制力要求极高,还有第七段的“结局”,声场非常磅礴,管乐非常灿烂,只有大音箱才能重放的好,如果你用小型书架音箱,那就别来挑战了,否则会很难看!
科林·戴维斯(指挥)/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Philips
我手上的另一张《火鸟》的录音是Philips公司在1979年录制,由Sir Colin Davis(科林·戴维斯爵士)与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合作演出,1983年首次发行CD唱片。这张CD唱片只有1个曲目,且中间没有分段,只提供分段索引时间,只能使用CD机的Index功能设置。不过,以我的习惯都是从头听到尾。
虽然音效不如RR火爆,但Sir Colin Davis在音乐性方面的表现更好。而且日本似乎挺推崇Sir Colin Davis的《火鸟》。在90年代的时候,Philips就采用24bit数码技术对这个录音进行重新制作母版,推出“24bit纸盒版”CD唱片,目前二手市场上价格不低。
多拉蒂·安塔尔(指挥)/伦敦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Mercury Living Presence
水星公司的《火鸟》也是受推崇的版本,这个录音在1959年录制,由Antal Doráti(多拉蒂·安塔尔)与伦敦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另外,还附带了另外4个曲目,均在1960年代录制,1991年发行CD唱片。
这个录音采用水星公司的三麦克风录音,然后记录在三轨道的磁带录音机里面。在2004年的时候,水星公司重新将原始的三轨道磁带录音重新数码化后推出SACD唱片。这张SACD唱片里面包含一个3声道(左、中、右)的SACD层,一个立体声CD层。其中,3声道SACD层才是精华,通过3声道音响回放,声场特别宽广,特别连贯,声音密度也相当高。
皮耶·布列茲(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Esoteric
这是DG 4D录音技术的代表作品之一,CD唱片在1993年推出,录音非常好。我当年就买了这张唱片的推广版本,虽然只提供部分曲目。声场宽度纵深度,乐器真实感,总体的平衡度把握都是相当好。这张唱片由Pierre Boulez(皮耶·布列茲)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出。另外,还包含了《四首管弦乐练习曲》。
在2015年的时候,日本HI-END音响公司Esoteric重新推出立体声SACD/CD唱片,沿用相同封面,但搭配曲目方面有所不同。除了《火鸟》之外,还搭配了《春之祭》。而《春之祭》的合作与乐团为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Le Sacre du printemps
春之祭
创作背景:1910年,斯特拉文斯基萌生了创作《春之祭》的念头,当时他仍在创作《火鸟》。作曲家在《编年史》中写道:“我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盛大的异教圣礼景象:睿智的老人围坐成一圈,观看一位年轻女孩的死亡舞蹈,他们将她献祭以祭祀春之神。
故事大纲:根据作曲家的采访,《春之祭》灵感源自“一系列古俄罗斯的仪式”。《春之祭》的意思就是“春天祭祀仪式,祭祀斯拉夫神话的神明Jarilo(伊阿利洛)”。《春之祭》分“大地崇拜”和“牺牲”两幕。
“大地崇拜”呈现的内容是:大地繁花似锦,芳草萋萋。大地上弥漫着欢乐的气息。人们按照仪式翩翩起舞,探寻未来。众智者的祖先也参与了对春天的颂扬。他被带去与丰饶壮丽的大地融为一体。所有人都在狂喜中踏足大地。
“牺牲(或祭祀)”呈现内容是:夜幕降临,白昼降临。山丘上矗立着圣石。少女们引领着神话游戏,追寻着通往光明之路的征程。她们歌颂、赞美着被指定交付给诸神的她。她们召唤祖先,尊崇他们的见证。而人类的智慧祖先们则在思考着这场祭祀。他们就是这样祭祀着伊阿利洛。
佚事:这部作品在当时引起很大的争议,因为内容讲述到少女们最终通过付出生命来祭祀神明,批评者称这部作品是“春天的大屠杀”。另外,迪士尼动画《幻想曲》里面的使用了《春之祭》作为配乐引发了斯特拉文斯的不满,于是迪士尼向他支付了5000美金以获得使用许可。但同时也警告他,即使没有斯特拉文斯同意,迪士尼也重新创作这部作品,而且还表示“1939年在俄国革命前创作的《春之祭》在美国不受版权保护”。
Jorge Mester(指挥)/帕萨迪纳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Newport Classic
《春之祭》的录音有很多。但首先給大家介绍点特别的。比如,美国Newport Classic在1997年发行的CD唱片,乐团和指挥家不是特别有名。但它的特点在于录音时采用Neumann KU100 Binaural仿真人头麦克风收录,采用Sonic Solutions系统以20bit做数字录音,不做后期混音处理,并采用Sennheiser HD580耳机作为录音监听。
看到这里内行人就一定知道,这录音是为耳机发烧友而制作的,不适合用音箱重播,必须戴上耳机才能感受到真正的效果。你可以听到每组乐器的确切定位,还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你是耳机发烧友,我建议你想方设法获得这张唱片。
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指挥)/哥伦比亚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SONY CBS
由作曲家亲自指挥自己的音乐作品往往被人认为是“最权威的演绎”!恰恰Igor Stravinsky(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1960年的时候就亲自下场,与哥伦比亚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了《春之祭》和《彼得鲁什卡》,在1961年的时候又录了《火鸟》。
这三个录音都在1988年发行CD唱片,由SONY CBS公司发行。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在速度处理上明显放慢一些(尤其是第二部分),更注重结构的清晰度和音响的精确性,减少了原始野性,多了一份古典式的控制和分析感,录音效果也相当不错。而且全是立体声录音。对于喜欢古典音乐的发烧友,这两张唱片都值得收集。
小泽征尔(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RCA Silver Seal系列
日本已故著名指挥小泽征尔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的版本也受到推崇,这个录音由RCA公司在1968年录制,1991年发行CD唱片,以Silver Seal系列发售。与此同时,还增加了《烟火》以及Erich Leinsdor(埃里希·莱因斯多夫)与波士顿交响乐团合作的《火鸟》(1964年录音)。
小泽征尔当年正值盛年,而且芝加哥交响乐团又以其辉煌的铜管和打击乐著称。这个录音以迸发出爆炸性的能量。节奏精准无比,动态对比极端,音响效果辉煌、厚重且充满戏剧性而著称。录音效果极佳,充分展现了乐团的威力。唯一可惜的是,RCA公司却以Silver Seal这个廉价唱片系列发售。
西蒙·拉特尔爵士(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EMI
Sir Simon Rattle(西蒙·拉特尔爵士)1986年指挥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CBSO)为EMI录制的《春之祭》,是其职业生涯早期的重要里程碑,也是这部作品录音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版本之一。另外,这张唱片还收录了Igor Stravinsky的另一部作品《Apollo》。
Sir Simon Rattle爵士1986版是《春之祭》录音史上不可绕过的经典。它以近乎野蛮的原始能量、顶级的录音效果和充满野心的结构叙事,很好的捕捉了这部作品的革命性精神。尽管存在主观化的浪漫倾向,但其震撼力与艺术完整性足以跻身优秀的版本之列。如果对比起1968版的小泽征尔录音,Sir Simon Rattle更注重戏剧结构的连贯性。
Pétrouchka
彼得鲁什卡(又名“木偶的命运”)
创作背景:《彼得鲁什卡》创作于1910~1911年,首演于1911年6月13日的巴黎。它与《春之祭》、《火鸟》是Igor Stravinsky(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著名的三步芭蕾舞作品,其剧本由斯特拉文斯基与编舞大师米哈伊尔·福金(Michel Fokine) 共同构思,音乐由伊戈尔·斯特拉文斯基创作。
故事大纲:Pétrouchka(彼得鲁什卡)是一名魔术师的木偶,被魔术师赋予了灵魂,让它有了“生命”,拥有人类的行为、思想和情感。它居然爱上一名芭蕾舞女演员,但因为自身长相怪异而遭到拒绝。另一方面,芭蕾舞女演员则将情意转向一名摩尔人。在某一天晚上,芭蕾舞女演员在房间里对摩尔人卖弄风情,继而两人调情,正上演一场风花雪月的故事之时,嫉妒得发狂的Pétrouchka突然闯入并阻止两人的行为,最终三人不欢而散,Pétrouchka还被摩尔人狂揍了一顿。Pétrouchka为了报复,在集市上拿着弯刀追砍摩尔人,但却被摩尔人用弯刀反杀。当夜幕降临时,Pétrouchka的鬼魂出现了,不断的控诉魔术师的残忍和不公,质问是谁赋予了他痛苦的情感。但因Pétrouchka控诉无果,最终留下无尽的悲凉和疑问,接受命运的安排。
恩奈斯特·安塞美(指挥)/瑞士罗曼蒂克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DECCA
DECCA公司在1959年发行的《彼得鲁什卡》是最受推崇的录音之一,名盘之一。由瑞士指挥家Ernest Ansermet(恩奈斯特·安塞美)与瑞士罗曼蒂克管弦乐团合作演出。
Ernest Ansermet似乎十分擅长大起大落,对比强烈的音乐作品,弦乐的音色温暖细腻,录音非常棒,当前二手黑胶唱片当中,品相好的黑胶价格不菲。在另一方面,美国Classic Records在1998年把这个录音以20bit数字技术重新制作母版,并发行24bitj金碟版本,俗称“大伦敦金”,目前在二手市场上的价格同样昂贵,品相好的基本上千元。
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指挥)/柏林爱乐乐团
发行公司:EMI
Leopold Stokowski(利奥波德·斯托科夫斯基,俗称“白头佬”)与柏林爱乐乐团合作演出的《彼得鲁什卡》和《火鸟》,我觉得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一次过拥有两个曲目,而且还附带了几段德彪西的作品录音。这个录音由美国Capital Records公司录制。后来EMI收购Capital Records,在1987年以Angel Records品牌推出CD唱片,可惜以中价唱片定位发行。
Leopold Stokowski注重个人色彩,强调强弱对比,强调音响效果,华丽且充满戏剧性,听起来感觉很爽!后来这个录音还有HDTT版本的数字文件发行,据说是采用Capital Records的2轨磁带转制。
皮耶·布列茲(指挥)/克利夫兰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DG
Pierre Boulez(皮耶·布列茲)在SONY和DG都录过《彼得鲁什卡》。相对来说,我更喜欢DG的录音。这个录音由皮耶·布列茲与克利夫兰管弦乐团合作演出,于1992年录制。同时还附带了《春之祭》,一举两得。
皮耶·布列茲以精确、清晰、结构感强著称。这个现代录音版本提供了无与伦比的清晰度和细节解析力。DG录音技术捕捉到了克利夫兰管弦乐团精湛技艺的每一个细节,音质冷峻、透明、动态范围极大。如果你想听到《彼得鲁什卡》中所有复杂的复调、配器细节纤毫毕现,这是最佳选择之一。诠释更偏向客观分析,且力量感十足。
皮埃尔·蒙特克斯(指挥)/波士顿交响乐团
发行公司:RCA Living Stereo
Pierre Monteux(皮埃尔·蒙特克斯)作为斯特拉文斯基的密友和作品的重要推广者,其诠释充满原始的生命力、戏剧张力和地道的俄罗斯韵味。波士顿交响乐团当时的演奏精准而色彩斑斓。这个版本虽然是1959年录音,但音场宽阔、细节丰富、动态惊人,模拟录音的温暖感十足。CD唱片最早在1987年发行,后来再次以Living Stereo系列发行。
在2005年,RCA公司再次发行SACD唱片。有意思的是,这张唱片的SACD信息层是RCA公司把原始的三声道母带通过数码转换变成3声道DSD音轨,通过多声道重放,才能真正感受到声场效果。
Gaîté Parisienne
快乐的巴黎人
创作背景:《Gaîté Parisienne》的剧本和装饰由法国演员/编剧/服装设计师Comte Étienne de Beaumont(埃蒂安·德·博蒙特伯爵)设计,Léonide Massine(莱奥妮德·马西内)编舞,Jacques Offenbach(雅克·奥芬巴赫)作曲,在1938年由蒙地卡罗俄罗斯芭蕾舞团在蒙特卡罗剧院首演。
故事大纲:这部芭蕾舞剧为单幕剧,没有传统的叙事结构。它描绘的是第二帝国时期(1851-1870年)某个夜晚,一群形形色色的人在巴黎一家时尚咖啡馆里流连忘返,他们的情愫、欢快的舞步和兴高采烈的心情。参与者来自不同的社会阶层。当中的人物包括:手套销售员、卖花姑娘、妓女(剧中人称“La Lionne”,意为“狮子”)、男爵、军官、秘鲁人可谓龙蛇混杂。他们在咖啡馆里面消遣、娱乐,甚至还想着与异性之间产生一段风流韵事……
正所谓“为女生,为女亡”,几个男人为了女人而大打出手。在恢复秩序之后,一群康康舞者在舞蹈老师的带领下入场。他们以传统的高踢腿、令人眼花缭乱的旋转、飞旋的回旋,以及大量展示荷叶边裙、黑色吊袜带和白色泡沫内衣的康康舞,跳起一段充满活力的康康舞。在随后的欢乐高潮中,每个人都加入了喧闹的“ballabile”(舞曲)的行列。最后,剧中几位角色都成双成对的离开,唯独秘鲁人没能找到艳遇!
阿瑟·费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
发行公司:RCA
《Gaîté Parisienne》以1954年Arthur Fiedler(阿瑟·费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演出的录音最为发烧友熟悉。唱片封面是一个康康舞舞者的腿部特写,由于腿部长的比较粗壮,所以俗称“大腿”。至于CD唱片在1985年以Red Seal系列发行,整个作品没有分段处理。1993年以Living Stereo系列发行的CD唱片里面就做了分段。
虽然同一个录音,但声音差距极大,Red Seal系列的声音很轻盈,细节丰富,Living Stereo系列的中低音非常饱满丰厚,听起来非常爽,但细节和音乐感方面却不如1985年的Red Seal系列。
至于CD唱片在1985年以Red Seal系列发行,另外还搭上“霍夫曼变奏曲:间奏曲”、“热纳维耶芙·德·布拉班特:加洛普”、“美丽的海伦:序曲”、“格罗尔施泰因大公爵夫人:序曲”、“冥界中的奥菲斯:序曲”这5首曲目。但《Gaîté Parisienne》的录音是一段过,只提供分段时间索引,用户只能通过CD机的Index功能输入索引时间才能分段播放。1993年以Living Stereo系列发行的CD唱片里面就做了分段,搭配的另一个曲目是《奇思妙想精品店》。
虽然同一个录音,但声音差距极大,Red Seal系列的声音很轻盈,细节丰富,Living Stereo系列的中低音非常饱满丰厚,听起来非常爽,但细节和音乐感方面却不如1985年的Red Seal系列。
除了这个Arthur Fiedler(阿瑟·费德勒)指挥波士顿通俗管弦乐团在RCA的录音外,其实DG、DECCA、TELARC、EMI、水星、Naxos都录过《Gaîté Parisienne》,音响效果好的录音的确不少,只是RCA版本比较突出一点罢了,选择上还是有很多的。
其他部分录音专辑
唱片公司:DECCA
唱片载体:CD
发行时间:1984
指挥:Charles Dutoit(夏尔·迪图瓦)
乐队:蒙特利尔交响乐团
曲目:快乐的巴黎人/浮士德歌剧
唱片公司:DG
唱片载体:CD
指挥Herbert von Karajan(卡拉扬)
乐队:柏林爱乐乐团
曲目:快乐的巴黎人/仙女们(肖邦作品)/葛蓓莉亚(莱奥·德利布 作品)
唱片公司:TELARC
发行时间:1992年
指挥:Erich Kunzel
乐队:辛辛那提流行管弦乐团
曲目:快乐的巴黎人/美国美女/热纳维耶芙·德·布拉班特/小型管弦乐队的消遣
唱片公司:Philips
唱片载体:CD
发行时间:1984
指挥:André Previn
乐队:爱乐乐团
曲目:快乐的巴黎人
唱片公司:Mercury Living Presence
唱片载体:CD
发行时间:1996
指挥:Antal Dorati
乐队:明尼苏达交响乐团
曲目:这张唱片的主打曲目是《吉赛尔》,也同时收录了《快乐的巴黎人》
唱片公司:Naxos
唱片载体:CD
发行时间:1997
指挥:Manuel Rosenthal
乐队:蒙特卡洛爱乐乐团
曲目:快乐的巴黎人/序曲:巴贝·布鲁/杰罗斯坦大公爵夫人/蓝胡子及其他